村里大棚種了各種果蔬菜。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無公害農副產品不間斷供應
后元化村地處京津冀三地交界,不依山不傍水,村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小。沒有得天獨厚的旅游條件,農業成了村里發展經濟的最佳也是必然的選擇。如何讓村子小而精、小而富成了村“兩委”班子成員和第一書記的頭等大事。
隆冬時節,村里的大棚各種農產品正在“休養生息”,等待春暖花開之時。后元化村黨支部書記丁建春告訴新京報記者,村里有個農業生態園,占地150畝,種著芥藍、桑葚、火龍果等各種果蔬菜,多年來,一直堅持無公害種植,但是由于銷售渠道較為傳統,田間地頭新鮮的果蔬并沒給村里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今年,后元化村在鎮政府、農業農村局和派駐單位的幫助下初步嘗試兩種壯大集體經濟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打造無公害農副產品和派駐單位所產服裝的線上及線下銷售項目。丁建春稱,預計下月底前,村里專屬APP將正式上線。
村民在大棚里忙碌。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我們不僅銷售本村的農副產品,還會和周邊的村子達成合作,將他們的優質農產品也掛到我們的網站和APP上。這樣一來,既能帶動周邊村子一起創收,也能保證我們的用戶能夠采購到品種更為豐富的農副產品。”后元化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海濤表示。
“首批銷售的產品預計會包括玉米面、無添加白面、大米、小蜜蜂葡萄、無花果、火龍果、油桃、娃娃菜、香油、食用油、菌類等無公害不打藥的農產品。”
王海濤稱,除了線上銷售,村里還成立線下銷售小分隊,利用移動貨車,在農村地區的集市、村委會、社區、政府機關、公司工廠等進行現場銷售。
村里還有線下網店。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光伏發電項目明年再增50千瓦
明年開始,后元化村將不僅有無公害果蔬,還將開發以農業活動為主題的休閑活動。同時,村里將主選一兩種鮮花品種,將村子路邊、溝路林渠、平原造林等公共區域和各家各戶門口重新設計,統一種植,打造網紅打卡地,美化鄉村環境,吸引客流,帶動線上線下銷售,形成后元化特色的生態鮮花村落。
后元化村。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今年,除了主銷無公害農副產品,村里還引入了以“造血”為主的光伏發電項目。目前,已引入50千瓦項目,就安裝在后元化村村委會,年底即可實現發電銷售,2021年將計劃再增50千瓦規模。到2021年后元化村集體經濟銷售收入預計達到32.5萬元左右,2022年預計達到50萬元左右。
新京報鄉村
曹晶瑞/文 王巍/攝
張樹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