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河北武邑縣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一樓,中化現代農業河北有限公司農藝師尹敬淼打開手機中的智慧農業系統,查看他負責管理的千畝小麥。
“你看,光譜上的斑點有深有淺,麥苗偏黃,說明小麥長勢不好或含水量低,綠色則代表麥苗長勢良好。”尹敬淼不停地放大一塊塊麥田,作物長勢、管層含水量、土地墑情等一目了然。
“過去農民種地‘看天吃飯’,現在我們借助衛星遙感技術,通過對地塊管理、作物種植監測、氣象預報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進行田間管理,精準施肥用藥植保,做到了‘知天而作’。”尹敬淼說。
2019年10月,武邑縣與中化農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MAP中化現代農業武邑技術服務中心。中化農業依托自身技術優勢,開展測土配肥、定制植保、職業農民培訓等服務,并因地制宜開展品種篩選、營養試驗、農機農藝試驗、技術集成等試驗工作,為當地提供適合的提質增效種植方案。
50多歲的黃學軍是當地有名的種地好把式,可前兩年,他在大紫塔鄉前孝興村承包了幾百畝地后,小麥產量卻一年不如一年。2019年,在縣農業農村局的牽線下,他與中化農業簽訂了土地托管協議。除了自己播種、灌溉外,中化農業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科學種植方案。
“手機上監測麥苗長勢、土地墑情,自走式打藥機、移動式噴灌機等,不僅節省人力物力,而且作業效率還特別高!”黃學軍說,有了更科學的管理,去年,他的小麥從畝產350多公斤提高到了550多公斤。
為確保農民在收入不減的前提下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武邑縣與中化農業創新推出集體經濟合作社,對本村土地自主按技術要求播種、自主依生產需求灌溉,中化農業統一提供種子、農資、管理、收割、糧食收購服務“兩自五統”土地托管模式。目前,已有3萬余畝土地實現托管服務。
如今,植保無人機、自動打藥機、衛星遙感、烘干收割等科技力量大顯身手,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也實現了糧食增產增收。據統計,以秋季玉米托管服務為例,2020年武邑縣玉米平均畝產547公斤,全部超過國家一級商品糧(玉米)標準,比傳統種植每畝增產6%,增收8%。
“今年,我們將堅持科技為支撐,加強與中國農科院、河北省農科院等農業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科研、孵化、中試、應用、推廣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同時,推動‘農技推廣云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農技推廣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武邑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秀英說。